[ 室內設計師不會告訴你的十件事/下 ]
[你選“套餐”,他們最開心了]
比起跟你逐項討論每個設計細節,設計師會更傾向於你選擇一條龍的套餐服務。家裝公司在產品的搭配組合上可是花費了心思的。他們會在套餐中標明所贈送的內容,但事實上這些材料的數量很有限,遠遠滿足不了整個項目用料的需求。
你要完成整個工程,就要掏錢買更多同類型、顏色、品牌的產品來配合這些。並且套餐內建材的選擇範圍非常局限,經常集中在某一品牌一到兩個規格的產品上。
如果在增項中有選擇的機會,他們會在一些材料上勸你選用更好的產品,比如瓷磚之類,或者本來用模壓板就很好看,他卻叫你用大理石。雖然“套餐”乍看划算,但要仔細推敲是不是每個項目都符合你的預期,不要好像占了一個便宜,結果被“套牢”。
[他們也幫建材商做銷售]
設計師還是建材供應商的銷售員。你對設計師展示的效果圖非常滿意,但他告訴你“這種材料只有那家店才有得賣。”所以你走進建材市場,見到的第一個人也是設計師。他會帶著你徑直走向某個店面,和老闆寒暄幾句之後,給你一個“特別優惠”的價格。再轉個身,設計師還能得到10%至20%的“介紹費”,俗稱“返點”。
建材廠商會給經常合作的設計師一個特別折扣,這個折扣價是低於市場價的。
“總的來看,中高端產品的返點往往是最高的,其次是中檔產品,而頂級家居產品的返點相對比較少。”
不過一般情況下,即使設計師拿不到這個錢,建材店也會自己吃掉這部分利潤,而不會把它讓給消費者。真想確保自己沒被坑的話,你事先最好瞭解一下你要買的東西的市場價格,比方說,去淘寶上流覽一番。
[不要相信效果圖]
“這和圖上差得太遠了!”在裝修動工之前,很多人會被效果圖衝昏頭腦。如果按照正規流程,設計師要先畫出一個設計圖,再把每個立面、每個軟裝飾的材料樣本(軟裝飾傢俱、面料等)拿給專業的效果圖設計公司製作成型。
“但這個流程太理想化了,設計圖不可能細到一片牆紙、一個開關、一個門把手都畫進圖裡。”他們只是跟效果圖設計公司報個大概的模樣,圖上大部分內容都套用現成的模組,再加以美化渲染。
把一張前期效果圖和完工後的實景圖放在一起對照,你會發現前者立體縱深相當誘人,實景就沒什麼感覺。
即使你發現結果與最初的外觀構想不太一樣,設計師們也能用話掰回來。
哪怕是他掉鏈子設計失誤了,他也可以說:“這是一種特殊設計。”想更清晰地預知自己的裝修結果?看他們的實物展示作品吧。
[他們有時會怕你找監理]
“家裝監理”是協力廠商的監督者。與聘請大型工程的監理一樣,跟監理公司簽訂合同後,對方會派一名監理人員到現場監督施工和購料。監理的原則是替業主省錢,還要把握施工品質。這多少會觸及設計師以及裝修隊的利益。資質過硬的設計施工團隊不太會介意你找監理,但是差一點的就比較猶豫了。
在監理可選可不選的情況下,這些設計公司會儘量阻攔你,有時甚至請你的設計師本人來兼任監理,效果自然不如協力廠商來得更讓人放心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在裝修行業還沒有形成一個專業的監理市場,也就是說,監理的生存狀況比較複雜。某些情況下,監理可能更不願意得罪裝修公司甚於得罪你,雖然你是他的甲方。
[找設計總監?他的服務不一定更專業]
“設計總監”、“首席設計師”之類的頭銜對客戶有相當的吸引力。各大設計公司也會根據設計師的資質背景、獎證情況、工作年限和客戶口碑等來推舉自家的紅人。
消費者常常按照頭銜來挑人,認為選擇他們便能體驗更上乘的服務,並且在雇傭他們之後,理所當然地以為所有的構思、創意、圖紙都是出自大師之手。
而事實有時並非如此。整體構思的大方向是掌握在大師手裡的,但具體的方案設計和具體操作可能就交給他的下屬設計師去“歷練”了。說得直白一點,就是總監接了活,但幹活的是他徒弟。
有時候總監會針對某一戶型設計一個樣板間出來,但你的具體需求,由小弟們解決。要知道,專家的資歷越深,他手上的項目就越數不清,提供一對一VIP服務的可能性就越小。當然,你若出重金就另當別論了。
摘自:《好運Money+》2011年第3期
作者:石藝凡
新竹秸森室內設計
電 話:03-578-1717
傳 真:03-578-8787
住 址:新竹市關新路27號18樓之一